简介
这套丛书临床实用价值很高,浅显易懂看完就能用,感谢原公众号作者收集整理
我已在zlibrary上传,你可以单本下载 明医馆:在 Z-Library 上搜索?
如果想一次性全下载,请按照正文方法找他领取全套下载链接
正文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原文地址 mp.weixin.qq.com
————————————————
北京中医医院明医馆丛刊
宽街建院 60 年来 36 位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_._
北京中医医院学术源流
————————————————
Hi 国庆快乐朋友们
国庆期间大家有没有出去玩呢?因为疫情不能随便出京,我只能呆在学校里,最近搜集到了一套很有纪念意义的中医丛书与大家分享,与这套书的缘起,要从北京中医医院说起。
北京中医医院又称宽街中医院(在同学们口中称为宽街,以下简称宽街),因位于宽街路口而得名。
提到宽街的中医,同学们的印象普遍是名医经验呈多样化,在这里看病 “基本都用中药”,来宽街转过科,或者跟过门诊的同学,都可以体会到,很多门诊中药或针灸的使用率几乎达到百分百。如此环境的形成得益于北京中医医院建院的时代背景。
当年北京的中医(燕京医学)力量大致由三方构成:宫廷医学派(民国时期御医流散传承于民间)、师承派(家传或医馆或铃医等中医民间力量)、学院派(1929 年 “废止旧医案” 被发布,北平国医学院紧随其后创办,正值中医危急存亡之秋,当时学院派教学尤其重视临床,由萧龙友、孔伯华亲自带教实习,课程以中医为主,解剖,西内,日语、书法为次要),1956 年北京中医院就是在这样的中医力量基础下集会了一大批名中医,无数的宝贵经验得以富集在了宽街。
因此对于很多真正对中医临床感兴趣的同学,来到宽街学习,除了毕业之外,还有一个主线任务,就是继承宽街前辈们留下来的的治病经验。很多同学也正是因为看中了宽街浓厚的中医底蕴而来。
缘起
北京中医医院的昔日与今日留影
————————————————
刚上大学来宽街跟诊,一开始只是跟门诊抄方子,帮老师打电脑。并没有亲身感到宽街的特别之处,第一次深刻感受到宽街的中医优势是在外科病房。当时我正在外科实习,上午收入一位臀痈患者,中年男性、大连人,喜欢喝酒,当时的入院知情同意和不收红包协议是我给他打印然后签的字,因为他是石油厂的退休工人,因此对他印象很深。患者签字的时候告诉我他小时候身上就经常起包,然后去大连市甘井子区的沈大包诊所(沈大包诊所是甘井子区一代人的记忆,诊所用中药治疗各种疾病,还有很多膏药,在市民中有口皆碑),一用上中药就好,后来总给他看病的那个大夫去世了,他去西医医院,治疗效果都不太理想。后来辗转来到宽街治疗,据他所说,宽街的药只有宽街有,所以他近几年都来宽街治,上完药之后好得快。当时我还在老师的指导下给患者的创面上铺了红纱条,患者走时候强烈要求多带点红纱条回家用。
外科的 “黄纱条” 与“红纱条
我想沈大包医院既然已经没了,患者得来北京才能看这个病,如果学会这些药的做法用法估计将来肯定有人用得上,我问老师这些药都怎么做,老师说赵老的经验集和小绿本(简明皮肤病学)上边有,我翻了一下发现只有一个红粉纱条。
赵老的经验集和小绿本▲
红粉纱条▲
老师曾说宽街红纱条因为成分有朱砂所以曾经受到质疑,也就是说红纱里面是有朱砂的,因此红粉纱条并不是红纱条。继续寻找,在关键词的目录下面我发现了这本书,
《北京中医医院传统外用制剂》
在书里不起眼的角落发现了这个配方,配方里面有朱砂,可惜的是没有公开药物比例。基本可以确定是红纱条的基本配方了。
虽然没有学到朱砂条的详细配方,不过意外地收获了这本书,翻开书,上面记载着一系列院内制剂的药物配方,制法,适用证。很多与赵炳南经验集和小绿本重合,但记载的更详细。
————————————————
实践与顺藤摸瓜
————————————————
放假回家的时候,我挑了几个书里面的方子试试,效果很不错。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位患者感染了一种皮肤病,先是非常痒,然后挠,会起一个 1-2mm 的小包,破了之后会流水,水流到哪里,哪里就开始痒然后重复这一过程。发病一周后,用了鲜芦荟和止痒膏之后不管用,晚上痒的睡不着,按照这种情况,应当用花椒、苦参杀虫止痒,而此书水剂里面的一张方子正好有花椒与苦参,我按照书中记载原量抓了一副给他,药量大,没用药锅,用做饭的不锈钢锅煮了满满一盆,把手伸进去泡了 30min,第二天仍有少量新起,痒减轻,又泡了一次,第三天就没有再新起,之后患者就没在意,过了几天就完全好了。患者省去了去医院的挂号费和药钱,感觉非常开心,把这个方子抄走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亲自体会到宽街治疗皮肤病的优势,加深了学习中医治疗皮肤病的兴趣,中医应该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最好能做西医做不了的事情,这样才能体现出来中医学生的不可替代价值,如果跟在西医后面跑,很可能就把自己的优点跑没了,在宽街学习,我目前认识到的这个特点尤其明显的两个方向就是皮肤与针灸,可以处理好多好多西医束手无策的患者。在跟诊的过程中,总是有新东西能学到。
这本《北京中医医院传统外用制剂》的封面我没有仔细看,后来跟诊针灸科周德安前辈的时候意外得知周老有一本书叫作《针灸六治》,周老说这本书当时没出版多少就绝版了,在网上价格翻了好几倍。
我去查了一下,意外发现封面居然和《外用制剂》那本书很像,仔细一看,原来是丛刊,阅读了一下《针灸六治》的内容,发现与周老临床实际用针用药高度符合,总结的具体而全面。
《针灸六治》内容与周德安前辈临床处方基本符合
陈彤云前辈治疗黄褐斑时用药经验也在此丛书有所记载,试举一例。
《明医馆丛刊 3:陈彤云损美性皮肤病治验》与陈彤云教授临床处方
综合以上几本书,对比书中与临床老师们开的方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书里面记载的经验是现在前辈们依然在用的,也就是说这套丛书来源于真实的临床,真实系统地总结了宽街前辈们的经验,如果学生用这些方法去临床实践,宽街的经验就可以在下一代人身上得到传承,也可以让学生的中医技术得到确实的提高。
收集全书
那么问题来了
这套书还有几本?
我上网搜了一下
淘宝上的书都是散着的,而且有几本找不到,有的几本价格也比较高
去孔夫子旧书网上面搜索了一下,只有一家在卖,而且只有一套,这套书的价格也是很高。
实在是很贵,到底值不值得呢?
转头看了一下丛书的《贺普仁火针疗法》
《明医馆丛刊 6:贺普仁火针疗法》
我认为内容是非常宝贵的,比如说提到贺老求学的过程中,老师很少有空暇逐个讲解患者情况,这是多么真实的情况,今天的青年中医在跟诊的时候也会遇到这个难题,结合宽街的背景,如果不读一下这套书实在是太可惜了,因为在读书在实践的过程中,如果有疑问,可以请教宽街的老师,迅速的把书中的一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技能,最后选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法,那就是电子书。
因此国庆的这几天,就在各个网页上面找实体书,不过这套书里面的很多本,用百度搜索,网盘一类的方式没有办法搜索到。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我和同学的一番打捞,通过各个渠道的检索,终于集齐了全部的 36 本。
有需要这套书的同学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转发本文到朋友圈集齐 20 个赞截图之后领取这套丛书
希望大家学得开心
1
END
1
文字 | 张文旭旭旭旭旭
特别感谢:找资源超厉害的孙同学
咨询|交流|投稿|
学以致用
实事求是
- 本文意在交流,文中提及的治疗方法读者请勿自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