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c反应蛋白

概述

1930年发现于肺炎链球菌患者血清中,可以和荚膜多糖(capsular polysaccharide)结合,当时被误以为是一种抗体(实际上并不是),得名C反应蛋白

是一种能与肺炎链球菌C-多糖发生反应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主要由肝脏产生,广泛存在于血清和其他体液中,具有激活补体、促进吞噬和免疫调理的作用。

生理

升高

  •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 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 主要由肝脏产生,肝衰时CRP↓

    • IL-6和IL-1促进产生
    • IFNα抑制
  • 结合在病原体/组织上

    • A面(结合面)依赖钙、结合
      • [[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
      • [[LOX-1]]
      • [[磷脂酰胆碱PC]]
    • B面(效应面)
      • 与补体结合([[C1q]]、[[FcγR]]
  • 单体/五聚体

    • 细菌一般是五聚体

代谢

半衰期 19h。感染后4-6h内增加,可每8H翻倍,约48H达峰

5聚体每个亚基1个磷脂酰胆碱结合位点(结合后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参考值

免疫扩散法:血清<10mg/L。

临床意义

  • CRP测定对炎症、组织损伤、恶性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1. 增高见于各种急性化脓性炎症、菌血症、组织坏死、恶性肿瘤等的早期。
    2. 作为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器质性与功能性疾病的鉴别指标,一般细菌性感染、器质性疾病CRP增高。
  • 心脏病标志物(3mg/L为界限,越高越危险
  • 建议不要用于区分是否感染,而是区分感染轻重

教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