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词
1.气虚便秘大便头干后软。
- 血虚便秘大便一般整体都是干的。
3.气虚便秘白术量大,血虚便秘当归量大。
白术需要用生的,而且必须打碎。
正文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原文地址 www.163.com
老中医把所有的便秘治疗方法都讲透了, 便秘, 当归, 黄芪, 甘草, 柴胡, 白术, 大黄, 治疗方法
便秘是指大便次数减少或粪便干燥难解,一般 2 日以上无排便,就提示存在便秘。其发病因素和临床表现比较复杂。
本病中医学病名繁多,如 “大便难”、“后不利”、“脾约”、“便闭”、“阴结”、“阳结”、“大便秘”、“大便燥结”、 “肠结”、 “风秘”、 “热秘”、“虚秘”、 “气秘”、 “湿秘”、 “热燥”、“风燥” 等。
在我刚刚毕业时候给人治疗便秘,完全按照教科书上来治疗,没有什么疗效,这令我很苦恼。
上学的时候书上就是这么写的,为什么没有疗效呢?
后来我又跟随了各地医院里的教授和名医学习,他们大多数也都用大黄,麻仁之类,只能暂时解决便秘,不能长期解决这个病。
所以我认为他们也没有找到对便秘治疗的好方法。
有一天我到某医院的科室拜访某主任,看见他的书桌上放着几本书,其中一本叫《杏林薪传》 。这位主任对我说:“这是我新买的书,非常不错,有时间你也可以看一看”。于是我买了一套,回家进行学习。
我仔细研读了几遍,总结了一下,主要是补气的方剂,理气的方剂,养血润燥的方剂等基础上大量使用白术和当归。
其中的使用量多数为 60 到 120 克,这令我很惊奇,从来没有书上这样写过,这样使用会有效吗?会不会有一些副作用啊?难道中医不传之秘真的在于量吗?
着这些猜测,我开始使用王幸福老师这些方法试一试。
我用这个方法治疗的第 1 个便秘患者是一个中年女性,她的主要症状就是长期便秘,大便干结。
据其自述:**患病 10 余年,每次排便的时候都很困难,大便成球状,而且带血,由于长期便秘形成肛裂,病人很是痛苦。
**
平时吃三黄片,肠清茶,番泻叶等泻药。但是只能解决一时,并不能根除此病。而且越用越便秘。又没有好的解决办法,这 10 余年来一直很痛苦。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并开具以下的处方。
黄芪 20g,当归 30g,生白术 60g(打碎),升麻 10g,柴胡 10g,党参 10g,陈皮 10g,枳壳 10g,炙甘草 6
先开 5 副中药,同时嘱咐病人,这个药一定要烫温了饭前服用。因为我认为便秘的病人空腹服用会效果好一些。更利于胃肠道的滋润和蠕动。
这方剂完全是照搬了王老师书中的处方:
炙黄芪 20g,当归 50g,生白术 120g,升麻 10g,柴胡 10g,党参 10g,陈皮 10g,枳壳 10g,炙甘草 6g。
只是把炙黄芪改成了生黄芪,当归减掉了 20 克,生白术减掉了 60 克,生白术要打碎。
为什么要减掉当归和生白术的量呢?
因为我当时怕用太大剂量会有副作用,所以先少用了一些试试效果。同时这也是我在多年行医中谨慎用药和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
5 天之后病人来复诊,由于不知道病人到底能有什么样的疗效,所以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问诊有没有效果。
病人叙述说:“便秘有缓解,但是效果不明显。只是大便不那么干了,但是排便还是很费劲。气力方面好一些,服药之后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
——秦皇岛中医常文
掌握了王幸福老师治疗便秘的这种方法,在之后的日子里治疗便秘就变得得心应手了。
但是令我感到困惑的是,有的时候治疗效果还是不是特别理想. 难道是我的辨证出了问题吗?
2018 年 4 月底,王老师带着大师兄李中文等人来到秦皇岛进行学术交流, 在几天密切的接触当中,我向老师及大师兄李中文学到了很多临床中医治疗的秘诀。
临别时我送王老师来到秦皇岛火车站。在这里我向王老师提出了便秘治疗的疑惑。
王老师当场为我指出了治疗便秘的重点:
**1. 气虚便秘大便头干后软。
**
**2. 血虚便秘大便一般整体都是干的。
**
3. 气虚便秘白术量大,血虚便秘当归量大。
白术需要用生的,而且必须打碎。
幸福老师书中治疗便秘的重点,供大家学习:
中医学认为,本病为大肠积热或气滞,或寒凝,或阴阳气血亏虚,使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所致。
我在临床上除了实秘证外 (此类便秘用三黄片、麻仁丸及大黄、番泻叶就可以解除症状),遇到比较多的是气虚便秘、血虚便秘和湿滞便秘。故详细谈一下这几个方面的治疗体会和方法。
- 气虚便秘
临床上经常遇到此类患者,其证为平时疲乏无力,饮食不多,面白身胖,大便头干后软,脉浮濡或沉濡无力,舌淡苔白。
突出症状是大便困难,几日不解,或是硬挣便血。
此属脾虚运化无权,传送无力而致便秘,当塞因塞用,以补开塞,补气健脾助运为治。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炙黄芪、当归、生白术、党参、柴胡、升麻、陈皮、炙甘草。其中我的经验是当归要用到 30~50g,生白术要用 90~150g,这是个关键,否则很难达到疗效。
【验案一】
吴某,女,45 岁。2006 年 10 月 12 日诊。
便秘 10 年,用酚酞(果导)、大黄、番泻叶、肠清茶等治疗稍有好转,但后来愈泻愈秘,又多方求治均未见好转。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弱。属脾虚失运之候。治宜健脾助运。
【处方】炙黄芪 20g,当归 50g,生白术 120g,升麻 10g,柴胡 10g,党参 10g,陈皮 10g,枳壳 10g,炙甘草 6g。
服 3 剂后,便头变软,便秘明显好转。守方共服 30 余剂而愈。
【验案二】
诊断:气虚不运。治宜益气运脾,中气得补便可通矣!投补中益气汤治之。
【处方】炙黄芪 20g、当归 90g、生白术 150g、升麻 10g、 柴胡 10g、党参 10g、陈皮 10g、枳壳 10g、生地黄 30g、炙甘草 6g。
患者服 1 剂大便即下,所泻之物尽是黄水和黑结块,此郁邪和大黄相拒,老年气血俱虚,不能运化也。后再服 5 剂,痊愈。
甘草调和脾胃虚馁之气,兼调和诸药。
方合病机,药中的症,故收效甚捷。
- 血虚便秘
此症临床上多见于妇女产后和久病之后,我临床上多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收效较速。此病辨证较易。
【验案】
田某,女,25 岁。2008 年 6 月 8 日诊。
【处方】 桃仁 12g、红花 6g、当归 90g、川芎 6g、熟地黄 30g、生白芍 30g、郁金 10g、生麦芽 30g、浮小麦 30g、柏子仁 30g。
服药 3 剂,病已显示转机,大便已不干结,排便时亦不觉费力。又服 4 剂,大便每日 1 次。后以逍遥丸为主,重用当归 60g,连服 1 周,心情畅快,大便正常已不干。
- 湿滞便秘
湿滞便秘,其临床上最常见的便结特征是大便时干时溏,交替而作,且排便不利。
对此症的治疗可用三仁汤加减,方为杏仁、厚朴、半夏、枳壳、茯苓、木通、蚕沙各 12g,白豆蔻壳、白术各 10g,薏苡仁 30g,茵陈 15g,滑石 25g。水煎服,每日 1 剂。
功效:宣通气机,化湿运脾。
【验案】
现诊得脉濡,舌上满布腻苔色微黄,小便时微黄。
诊为气滞湿阻之便秘。治宜宣通气机,化湿运脾。拟三仁汤加减。
【处方】杏仁、厚朴、半夏、枳壳、茯苓、木通、蚕沙各 12g,白豆蔻壳、白术各 10g,薏苡仁 30g,茵陈 15g,滑石 25g。2 日 1 剂,水煎服。
服上药 6 剂后,胸脘闷满大减,饮食略增,大便 1~2 日 1 次,但仍觉不爽。继服原方 6 剂后,大便畅利,每日 1 次,遂停药。随访半年,大便一直正常。——(古道瘦马医案)
本例患者是电脑程序员,久坐少动,脾胃不足,气机郁滞可知。
脾胃不足,湿自内生,湿阻中焦,健运失职,津液输布失常,则
提示:文源来源于网络,文中处方,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辩证使用。
方中药味具体分析
黄芪
【性味】甘,微温。
【功能主治】补齐固表,托疮生肌。主治体虚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慢性肾炎,体虚浮肿,慢性溃疡,疮口久不愈合。
当归
【性味】甘辛,温。
【归经】入心、肝、脾经。
【功能主治】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症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窃,跌扑损伤。
白术
【性味】苦甘,温。
【归经】入脾、胃经。
【功能主治】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
升麻
【性味】甘辛微苦,凉。
【归经】入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升阳,发表,透疹,解毒。治时气疫疠,头痛寒热,喉痛,口疮,斑疹不透;中气下陷,久泻久痢,脱肛,妇女崩、带,子宫下坠;痈肿疮毒。
柴胡
【性味】苦,凉。
【归经】入肝、胆经。
【功能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阳。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
党参
【性味】甘,平。
【归经】《得配本草》:“入手、足太阴经气分。”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生津。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
陈皮
【性味】苦、辛,温。
【归经】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枳壳
【性味】苦辛,凉。
【归经】入肺、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破气,行痰,消积。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
生地黄
【性味】鲜地黄:甘、苦,寒。
【归经】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甘草
【性味】甘,平。
【归经】入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