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原文地址 mp.weixin.qq.com
湖南、广西、上海,最近在一月之内听闻的规培相关事件有三例了。
我不愿意将故事的主人公们称为殉道者。殉道是一个明显褒义、并带有冲动自毁倾向的词汇。于近期相关事件,我不希望再听到类似的消息,不希望再有鲜活的生命消逝于压迫之下,连带着使他们自己的意义也随之消失。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压迫从何而来?个别不当人的带教只是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在于体制内的生态环境。
许多人学医其实并不是出于对医学的兴趣,而是家里人认为医生这个职业 “很稳定”,遂听从家人意见而来。这是一个很合理的现象,它不够理想,但很现实、很合理。
我在前面数篇随笔中都有提到,希望学弟学妹 “对未来有规划”、“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和想成为的样子”,不论你的理想是否与医学相关。但“有理想” 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大部分人都很难在早期就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以其为“初心”,在初心的支撑下不断前进。
没有 “初心” 的支撑与锚定,某些人在压力下可能会迷失自己的行为目的,进而错把无关紧要的事当作必要的事,不敢去争取本应属于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公立医院属于体制内,这类生态环境的特点就是上下级分明,上级对下级有相当大的决定权。这就是 “稳定” 的代价。这也很合理,从个人选择而言,有得必有失,选择稳定就自然会失去一部分自由。
在这种生态环境下,压力会自然而然地一层层向下传导。此即所谓 “白色巨塔”。科室有周转率等要求,带组的主治就要多收患者出患者,主治下面的住院医就要多管患者,住院医下面的规培生就要多当牛马,处理诸多繁琐的工作,成为医院日常工作的主力。
不当人的带教固然可恶,但规培生的压力并不是凭空从带教一层出现的,而是由体制内生态环境结构产生、从上到下一层层转嫁而来。
话说回来,这些仍然是现实且合理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型公立医院就是为了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础医疗需求而设立的。医疗不可能三角,高效、廉价、服务好,我国公立医院适应于具体情况,选择了高效与廉价,这就意味着医生们会很忙。
而医疗行为从单纯的投入产出角度来看,又属于典型的需要强调成本控制的行为,因为医疗行为本身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同时又想要廉价,就更不会有啥经济效益可言,主家投多少钱进来也是泥牛入海。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医院、医生的压力,需要多干活才能 “多劳多得”。
正常来讲,应该多加岗位、多招人来干活才对,但这也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对于生态环境中的上位者而言,如果下面干活的是些廉价劳动力就更好了,能够进一步控制成本,活你干、钱我拿,岂不美哉。
“规培生是医生还是学生”,这个经典问题之所以产生,原因也在这里。我需要你多干活,所以干活时你是医生;我希望你少拿钱,所以拿钱时你是学生。
这些是这种生态结构中自然而然会出现的现象。生态结构不变,这些事就不可能真正改变。
总而言之,诸多因素共同搭建出高大坚固的白色巨塔,由最底层的人承受最多的重量。这就是大型公立医院的现状,我目前也看不到发生根本变化的可能性。
日剧《白色巨塔》,经典医疗剧
上面是外部环境,下面我们将视角转到 “专硕规培并轨医学生的个人选择”。
都知道规培累,为什么大部分考研的医学生还是选择了需要进行规培的专硕,而没有选择学硕呢?就是因为一张规培证。
有了这张规培证,才有进入医院成为住院医师的机会,它给所有想进入公立医院获得一份 “铁饭碗” 的医学生们卡得死死的。
无数医学生需要这张规培证,而它又不存在类似的竞品,没有其它与规培证有同等效力的东西与其竞争。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垄断呢。
被垄断,就意味着被拿捏。
任何选择自有其代价,可以说这 “被拿捏的三年” 就是获得 “铁饭碗” 的代价之一了。甚至说得再过分一些,“996 是福报”,“你不干有的是帕鲁干”,这些梗放在这里都是很合适的。
当然,不当人的带教始终是少数,大部分规培生的状况并没有到特别严重的地步。但于我而言,如果我处于 “我的生活质量更多取决于他人道德底线而不是自己的能力” 这样的环境中,我会觉得很难受,并试图做点什么。
面对规培的现状,医学生要如何做,这是更有指导意义、更值得谈的问题。
虽然我还在本科阶段,但搜集资料总是会的。平时在医院实习,观察规培生的工作内容,无非收患者、写病历、下医嘱、出患者、干杂活等等,也没什么看不懂的。这样我搜集来的资料也不至于错得多离谱。
从搜集来的资料以及我自己的想法,大概能分出来三类情况,对应三类建议:
一、日常工作的健康心态
知乎文章,可点开图片长按扫码阅读
二、极端情况破局操作范例
建议反复阅读学习,梳理行动步骤及要点
这一篇是很值得看的,处理方法完全可复制。首先保护好自己,学会保留证据,之后以合适的方法跟合适的目标撕破脸,同时安抚与其他人的关系、避免无谓地树敌。最后和领导摊牌,有鱼死网破的勇气,还要拿得住对面的死穴。相当合理且优雅。
一般来讲大医院有许多需要顾及的东西,平时可以多多留意。
三、防患于未然
1、君子不立危墙,及时避坑,另寻明主
2、釜底抽薪,无欲则刚,摆脱体制
这也是我目前的想法。如果我能够在体制外立足,就不会被规培这一条路给限制死,而这以我的临床能力为前提。有能力,才有选择的权利。
这条路其实是我们中医专业优于临床专业的地方,我们并不是只有进医院这么一条路可以走。在体制外的广阔天地,只要认学肯干,也可以大有作为。
如果实在扛不住规培和学医的压力,改行也是合理的。参考个别人的极端表达:
本文无意劝退或抹黑任何对象,只是有感于近日事件,略抒己见而已。笔者姑妄言之,诸位看客亦可姑妄听之。若诸位在未来工作生活中能想起此文的某句话,便是荣幸了。
祝各位平安喜乐,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