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抑制患者的感染相关处理:
一、预防:在没有症状时就预防用药
1.1、细菌
目前尚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常规预防。目前采取临床检测血象,出现异常后对症处理。
1.2、病毒
普遍采用疫苗接种的预防措施(不管患者之前是否接种过疫苗,都要重新接种)。
1.2.1 针对HBsAg和抗-HBc阳性患者,用至少12个月的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
1.2.2 针对HSV(单纯疱疹病毒)IgG阳性患者,从开始治疗到停止免疫抑制药后四周,这期间用抗病毒药物。
1.2.3 针对CMV(巨细胞病毒)IgG阳性患者,治疗期间每1-3个月进行病毒PCR检测。#
1.3、真菌
1.3.1 针对PcP(肺孢子菌肺炎):磺胺类抗生素:800mg bid,每周两次。
1.3.2 其他初级真菌:应用氟康唑 400mg/d tid。
二、治疗:对于未预防的感染和突破预防的感染
2.1、细菌
2.1.1 革兰氏阴性菌:应用三代头孢。具体可参考《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
2.1.2 革兰氏阳性菌:糖肽类、恶唑烷酮类、环脂肽类。
2.2 支原体/衣原体
耐药率低的地方可以选用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耐药率高的地方选用四环素类或呼吸喹诺酮类。
2.3 病毒
2.3.1 HHV(人类疱疹病毒):DNA多聚酶抑制剂
2.3.2 HBV:核苷类药物(恩替卡韦)
2.3.3 新冠病毒:阿兹夫定,具体可参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方案》。
2.4 机会性感染
2.4.1 侵袭行真菌:唑类,棘白菌素类,多烯类
2.4.2 分枝杆菌:抗结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