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视频
需不需要用抗生素
- 外科:术前预防/治疗感染,
- Ⅰ类手术术前是不能预防使用抗生素的,如择期的疝修补术、精索静脉曲张、乳腺小肿物切除、脂肪瘤等,就算使用也要在24h内停药,最多不超过48h
- Ⅱ类手术常规预防,胃肠道、胆道、泌尿道、头颅、胸腔等,一般选择二代/三代头孢,己有感染就带术前用的抗生素,(感染指标正常要及时停用,判断最难,一股脑用到出院前最保险但最不合理)
- Ⅲ类手术明确感染的,术后必要时可升级抗生素
- 外科治疗感染最重要的就是“引流〞:不通则痛,不通则感染,包括痰液、尿液、术后腹腔积液、伤口皮下积液等
- 内科:情况更加复杂,不像外科有较为明显的感染来源,往往情况不明。
- 经验用药前需要思考细菌感染才使用抗生素,发热不一定是感染,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关、痛风)、血液系统疾病(淋巴瘤)等均会发热
- 内科治疗感染最重要的就是“找病因〞:找感染来源,找病原体等,如什么菌引起的肺炎,药敏结果;不明发热原因:蜱虫?伤寒?结核?出血热?登革热?
- 不是什么感染都是三板斧: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亚胺培南。最强不一定最合适
选择什么抗生素
常见耐药细菌:
-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 具体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p内酰氨酶肠杆菌科细菌(ESBLs)、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酶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
经验用药思路
①起码要判断感染细菌大概是革兰阳性/阴性
②抗菌药的代谢:{经肝脏(血液),胆道、泌尿道)},也就是抗菌药物在哪个部位的浓度最高
③抗菌药物对什么类型细菌敏感
④本地区的耐药菌主要分布,院感科应该有资料
G+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G+杆菌: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棒状杆菌、产气荚膜杆菌、乳酸杆菌
G-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双球菌;
G-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沙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
抗生素分类
[[抗生素]]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霉素类(广谱,种类不同效果不同)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支原体、衣原体)
- 林可酰胺类抗生素:克林霉素、林可霉素(厌氧菌,及金葡菌引起的骨髓炎)
- 多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去甲氧万古霉素、替考拉宁,(G+菌)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G-杆菌)
- 四环素类抗生素:多西霉素、四环素、米诺环素(广谱,针对特殊感染)
- 喹诺酮类: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广谱)
- 氯霉素类抗生素:氯霉素(立克次体、伤寒二线)
- 磺胺类;磺胺甲噁唑(新诺明),复发新诺明:新诺明+甲氧芐胺;柳氮磺吡啶 (SASP)
- 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等(广谱)
- 硝基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厌氧菌)
- 抗真菌类:两性霉素B
怎么用
医保问题导致不得不选择静脉抗生素,其实口服同样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只是需要时间(一般口服2-3天达到血药浓度高峰)。静脉用药更快达到有效浓度
大部分青霉素、头孢类往往1g q8h优于2g bid,血药浓度更平稳,抗菌效果更好
配糖还是盐水,配100ml还是250ml需要看说明书
临床经验
经常没药,往往一个医院每一类可选择的就2-3个抗生素。把自己医院的几种常用药的说明书看看,每个药厂不一样,需要根据自己医院的情况做个表
举例如下
药物 | 针对细菌 | 针对部位 | 用法用量 |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大多数G+,G-敏感 厌氧菌不敏感 |
肺、泌尿道、皮肤感染、一般腹膜炎 | 3.375g q6h+250mINs |
什么时候升级/降级/停用抗生素
所有感染都要根据感染部位留培养:痰培养、尿培养、血培养、分泌物培养,这是用药改药的依据,等感染加重再留就慢了
- 升级抗生素:用药3天感染无好转,在用药情况下血象/感染继续加重
- 更换抗生素:用药3天感染无好转(根据药敏结果)
- 降级抗生素:感染好转(并且已用高级抗生素3天以上,一般是碳青霉烯类药物降级为二、三代头孢或青霉素)且可视情况改口服
- 停用抗生素:感染基本消退(二、三代头孢或青霉素等一般可直接停)
感染指标看血常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