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词
中医中药不分家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dKO6IIzfqJCwcueLIxJqkw
正文
背景知识
黄芪,在2020年药典里面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
而在各地方中药标准里面还有其它种属,如《宁夏中药材标准》里面还有拟蚕豆岩黄芪、《青海省药品标准》里还有多花黄芪、直立黄芪、青海黄芪、河山黄芪等、《四川省中药材标准》里面还有梭花黄芪和中华岩黄芪等。特殊地区需要留意这个差异,大部分城市使用的种属还是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
在实际使用之中,品种、产地、生长年限与种植管理,四大参量决定了黄芪的品质优劣,而黄芪恰恰也是质量差异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临床效果的品种之一。所以对于临床中医师而言,要对黄芪质量品控要有一定的了解。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在以前写作黄耆,耆者,老也(《说文解字》)李时珍说: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通俗作黄芪。结合《礼记》中的六十曰耆,推定古用黄芪的生长年限会相对较长(后经含量测定对比,八年左右的成分较好,太久的反而成分下降,但含量不是金科玉律,只能以此参考)。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以前,医家所用多为野生品,种植量少且种质不佳。而现在市面上最常见的,是用农学手段干预的生长周期只有两年左右的黄芪,俗称速生芪,其中不乏使用大水大肥和膨大剂类的产品混杂。对于不同生长年限的差异,在物质含量角度可以参考这张图(选自《子洲黄芪栽培及产地加工技术规范》):
现代研究一般认为皂苷类(利水消肿、调节蛋白通道)和黄酮类(补气固表、调节血糖)是黄芪中的主要成分。随着年份增长,多糖类物质会转化成黄酮类和皂苷类。有效成分论因为看不全客观所有的成分和病理生理过程,所以不能成为金科玉律,但可以适当参考。
关于道地产区的问题,在历史上有演变,因为汉代末年的华夏气温比现在要低一些,宋代又高一些,所以现代的最优质产区也是有变化的,但基本标定都在川陕甘宁晋蒙区间,另有关外芪、宁古塔芪在东北,属于另有特色了。
综上,在我国中西北部地区,结合当地气温水文土质、参考古人提到“金井玉栏菊花芯”和“折之如绵者佳”、“直如箭杆”等描述,选择野生或仿野生种植在8年左右的黄芪应该是比较好的方式。
实践
以上,仅是一些文字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实践和实用。实践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实地学习中药行前辈的经验、懂行中医师前辈的时间经验,另一方面是实地考察加上实物使用。
问过了七八位中药行的前辈,一致向我推荐了野生的或者仿野生种植8年以上的北岳恒山正北芪,蒙古黄芪种,山坡种植,不浇水施肥,不用膨大剂且种植间距较大的品类,对此种黄芪,坊间亦有“黄芪之宗”的称谓,俗称正北芪。我作为中医师从2020年起开始尝试各种类的黄芪,到2022年认识邓哥开始用浑源黄芪,加上两位老师推荐,也认为这个品类的气味、效果最佳、对于平人相对副作用最小。故决定对此实地了解一下。
于是,跟着王哥和锤哥,我们一行到了浑源县,到了恒山。
路上,大家聊起黄芪提到了一个概念叫抗逆性成分,即植物在对抗雨雪风霜、寒热野兽等折磨环境中抵抗环境影响而生出的成分组,也是野生和仿野生药材的关键意义。从法象药理模式上说倒是非常契合。但对于药材野生还是种植质量更好的问题上仍需要分开讨论,有些药材适合种植,比如熟地菊花陈皮,有些药材野生的更优比如人参黄芪赤芍,这不可一概而论,但细细品着,这其中亦有相当的规律。此处此点不再展开。
上图的右侧即为仿野生黄芪的生长地,风寒与旱。土里石头很多,黄芪也扎的很深,有硬顶撑拔之象,倒是与药性很像。
恰赶上工人正在采挖:
图上即为八年仿野生浑源正北芪。
采挖之后再到厂里分拣,有时候会挖到野生的。
上图为一颗超长的野生正北芪。
到当地了解到,以前高品质的正北芪大多出口了,日本和香港拿货比较多,因为人家给的也多,近几年国内市场才相对多起来了。这里面值得思考的东西也很多。
折如棉:
金井玉栏菊花芯(中间有空孔):
至于大小规格:
还有一种有枯芯的片,也叫“龙眼片”,价格要稍低一些,也有一些中医师偏爱这种,从气味和成分含量上,个人觉得没有枯芯的更好一些,不过也仅代表个人观点。当时没有拍枯芯片,下为网图:
回北京之后,与某大三甲医院开的黄芪饮片做了对比,皆10g同样的煎煮条件,不告诉医生朋友哪个是哪个的前提下,做了品鉴与把脉。结果如下:
(图为该三甲中医院的黄芪饮片)
正北芪:口感清甜,豆腥味轻,敏感者有清润撑拔之感。饮后双尺到寸皆起。
上图黄芪:豆腥味重、少甜略腻、饮后双寸起,关尺未见。
这种尝试因人而异,须结合体质、病机、用量等综合考量,仅为两人品鉴随取结果。
朋友试过以后,表示再难以接受之前所用的黄芪。这话其实亦当真亦不能当真,因为真正有条件能选择用药的医生并不多。这一年我们也尽量在组建一个能满足道地药材需要的药房,只能说任重道远。
好消息是,黄芪加入了新的药食同源目录,买起来会容易很多了。
至于各剂量正北芪和诸多药物的配合关系,已非一篇文章可以述尽,只希望以后的病案记录中,能有饮片溯源对应的习惯,对于后世会方便很多。
陶是陶冶的陶,生一是道生一的生一。欢迎转发亦欢迎关注。
文末,特别致谢在黄芪方面教我很多的强哥、邓哥、王哥和锤哥(排名不分先后),还有领我们实地采挖的赵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