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根据患者初次评估时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心衰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
- [[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力衰竭HFmrEF]]
-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
- [[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
- [[射血分数高于正常值的心力衰竭HFsnEF]]
此外, 还有几种特殊类型
- [[射血分数改善的心力衰竭HFimpEF]]
- [[射血分数恢复的心力衰竭HFrecEF]]
- [[射血分数下降的心力衰竭HFdecEF]]
- [[改善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impEF]]
分期
根据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分为4期
分期 | 定义和标准 |
---|---|
A期(心力衰竭风险期 | 存在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但从无心力衰竭症状和(或)体征,无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无反映心脏牵拉或损伤的生物标志物异常。例如患者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代谢综合征和肥胖、使用心脏毒性药物、携带心肌病相关基因变异或阳性家族史 |
B 期(心力衰竭前期) | 现在或既往无心力衰竭的症状或体征,但是存在以下一项异常 (1)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包括左心室或右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射血分数降低或应变减低)或舒张功能障碍、心室肥厚、心腔扩大、室壁运动异常及瓣膜性心脏病等; (2)心腔内压力增加的证据:通过有创血液动力学测量或无创影像学检查(如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心腔内充盈压升高; (3)存在危险因素的同时存在利钠肽或心肌肌钙蛋白水平升高,需除外导致上述生物标志物升高的其他诊断,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慢性肾脏病、肺栓塞或心肌心包炎 |
C期(症状性心力衰竭 | 有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现在或既往有心力衰竭症状和(或)体征 |
D期(晚期心力衰竭) | 优化治疗后仍有影响日常生活的显著心力衰竭症状,并反复因心力衰竭住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