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买雾化机?

今天在儿科门诊,发现小孩做雾化时要带一个机器,把面罩连上管子再连上机器,由机器提供气体,而我在病房(非呼吸科)看见病人雾化时,管子直接连接墙上的氧气接口提供气体。其原理是,高速气体经过时的负压吸起雾化器里的液体从而打碎药物颗粒实现雾化。[1]

既然都是提供气体,用氧气和用空气应该区别不大吧,何必专门买个雾化机呢?门诊墙上也有氧气接口呀。

与带教李欣怡老师交流+查询相关资料得知,雾化机其实有三种形式(具体见下),而我今天看见这个小孩用的应该是射流雾化,使用的压缩机提供气体,这样的雾化机确实可以用氧气接口代替,如果只在门诊做雾化,这么看来确实没必要买雾化机,要是长期在家里做雾化没有氧气接口,只能买个压缩机了。

射流雾化压缩机有一个缺点,雾化后药液颗粒较大,噪音也比较大。而超声雾化,可以把药液雾化到很小的颗粒,进而更好沉积在下呼吸道(细支气管、肺泡等处),筛孔雾化机的优势则是静音

相关文献里对三种机器的介绍节选如下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

  •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雾化器主要有喷射雾化器、超声雾化器及振动筛孔雾化器三种
  • 1.喷射雾化器:也称射流雾化器、压缩气体雾化器。主要由压缩气源和雾化器两部分组成。压缩气源可采用瓶装压缩气体(如高压氧或压缩空气),也可采用电动压缩泵。雾化器根据文丘里(Venturi)喷射原理,利用压缩气体高速运动通过狭小开口后突然减压,在局部产生负压,将气流出口旁另一小管因负压产生的虹吸作用吸入容器内的液体排出,当遭遇高压气流时被冲撞裂解成小气溶胶颗粒,特别是在高压气流前方遇到挡板时,液体更会被冲撞粉碎,形成无数药雾颗粒。其中大药雾微粒通过档板回落至贮药池,小药雾微粒则随气流输出。鼻-鼻窦雾化器为附有振荡波的喷射雾化器。在压缩机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了集聚脉冲压力装置,脉冲波可直接作用于药物气雾,使药物的雾粒具有振荡特征,易于穿过窦口进入鼻窦,在鼻窦内达到很好的沉积效果。
  • 2.超声雾化器:其原理是雾化器底部晶体换能器将电能转换为超声波声能,产生振动并透过雾化罐底部的透声膜,将容器内的液体振动传导至溶液表面,而使药液剧烈振动,破坏其表面张力和惯性,从而形成无数细小气溶胶颗粒释出。
  • 3.振动筛孔雾化器:结合了超声雾化的特点,其原理是采用超声振动薄膜使之剧烈振动,同时通过挤压技术使药液通过固定直径的微小筛孔,形成无数细小颗粒释出。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2018年修订版)[3]

  • 射流雾化 以压缩泵或氧气驱动的雾化器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雾化吸入器具, 其原理是高速运动的压缩气体通过狭小开口后突然减压, 在局部产生负压将药液吸出, 并通过高速运动的持续气流形成药雾微粒, 其中大药雾微粒通过挡板回落至贮药池, 小药雾微粒则随气流输出[4]。 药雾微粒的大小与气流的压力和流速有关, 增加气流速度可使雾化输出量增加, 减小药雾微粒, 缩短雾化时间, 可使患儿的依从性更好。 在应用射流雾化吸入器时, 药池的液量要充足, 一般用量为3~4 mL, 可在5~10 min内输出全部药液。对处于喘息急性发作状态、 呼吸困难的患儿, 建议以氧气作为驱动力, 在雾化给药的同时提供氧气。 氧驱动雾化吸入时的氧气流量以6~8 L/min为。
  • 滤网式 (mesh) 雾化 通过振动等方式使药液透过网孔进行雾化。 与射流雾化相比, 滤网式雾化输出的可吸入微颗粒比例略低, 但是装置体积小、 重量轻、 便于携带, 且使用时噪音小, 还可以倾斜使用是其优点。 目前滤网式雾化器的种类有限, 国内主要使用被动式装置, 不能外接延长吸气管, 使用混悬液时网眼容易堵塞, 滤网耐久性能较低是它的最大缺点。
  • 超声雾化 通过压电晶片产生1~2MHz的高频超声, 从而在储药池的顶层液面形成雾粒, 但对于混悬液而言, 药雾微粒并不能完全到达能形成雾粒的液面顶层; 同时, 超声雾化的气雾水粒密度大, 有效药物颗粒少, 并可增加气道阻力; 超声雾化器的高频还可以转化成热能, 可能影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活性。 使用超声雾化器时, 药物容量大, 药雾微粒输出效能较低, 大部分药物最终留存在残留液中, 不适用于哮喘等喘息性疾病的治疗。
  • 由于不同雾化器输出微颗粒的效能差异较大, 并可以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 建议避免选用不能提供确切空气动力学数据及有关临床疗效证据的雾化器。

参考


  1. 【医疗雾化器是什么原理?你用对了吗?-哔哩哔哩】 医疗雾化器是什么原理?你用对了吗?_哔哩哔哩_bilibili ↩︎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制定专家组.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杂志,2016,96:(34):2696-2708.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6.34.003 ↩︎

  3. 申昆玲,邓力,李云珠,李昌崇,向莉,刘恩梅,刘瀚旻,刘传合,陈强,陈育智,陈志敏,陈爱欢,何庆南,张建华,尚云晓,俞善昌,洪建国,郝创利,赵德育,钟礼立,殷勇,崔永耀,盛锦云,鲍一笑.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2018年修订版)[J].临床儿科杂志,2018,36(2):95-107.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8.0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