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自身情况,北中医中内专硕,然后还延毕了一年,所以找了2年工作,22年跟23年又是区别比较大的两年,一个是因为23年疫情结束了,另一个是因为23年是第一届研究生扩招毕业的年份。所以呢,我找工作的经验应该还算是比较丰富,对目前的就业形式也都是亲身经历,感受应该还算是比较深吧。
先叠个甲,我所说都是个人所得到的信息或者感受,并不代表符合所有情况跟所有人。
就我个人而言找工作分三个阶段。
了解行情
第一个阶段就是了解行情,毕竟行情决定了大部分普通人找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工资情况,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能不受行情影响,甚至逆着下行的行情发展起飞,但是这毕竟是极少数人,并且说实话这种情况往往也不只是个人努力能达到的。那么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行情看什么,其实就是看医院的招人条件、开出的薪资水平。
从我个人了解的情况来看,首先要区分地区首当其冲的就是北上广深这四个老牌一线城市,城市繁华,交通方便,且工资也是最高的一档,再加上有机会落户,所以是很多人的首选目标。但是有这么多优点,自然也有很多缺点,选择的人多就对应着竞争激烈,工资高相对应的是高消费、高房价等等。这些地方医院的工资转正后一般都在税前年25+往上(不排除一些偏远县区工资低啊,不要杠,杠就是你对),分医院和科室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最高的能到35+,一般来说深圳是最高的,北京是最低的。但是这些地方工资高是相对于其它地方工资比较的,要是相对于当地房价来说着实说不上高,消费水平虽然高点但一般来说还是能接受的,最主要就是房价,租房贵买房更贵,还有就是竞争激烈,一般来说市区大医院一般都是学历要求博士起步,当然一些急诊儿科岗、或者小一点的医院、或者合同制岗位(不带户口不带编制)可能降到硕士,并且大医院会很忙很忙很忙(重要的事说三遍)。或者说选择社区医院,一般都带编带户,并且还比较闲一点,不用操心业绩,工资都是国家给保底大概在年20左右,坏处是后续没什么发展,工资也很难涨,基本一进去就快摸到顶了。
再往下就是新一线城市,苏州、杭州、宁波、天津、武汉、西安等等,这些城市的建设也是比较少不错的特别是苏南和浙江两个省,这些地方薪资差异就比较大了,跟地区有一定关系但是跟医院的营收情况也有相当的关系,比如沿海城市普遍还是比中西部工资高一些,但是一些中西部的效益好的医院也不会比沿海差。一般来说高的能到20+是没问题的,当然我也听说过差不多10+的,这些就要看具体地方具体医院和具体科室了。然后招生要求的话如果是城市里的省直医院一般要求都是博士起步,市级的一般研究生起步,竞争比北上广深要小一些,但是竞争人数也不会少,特别是河南省(我最想吐槽的地方,当然河南也挺好,但是人口太多,竞争压力离谱,对于我们找工作的人来说很不友好,我都经常跟我河南的同学说不行就去其它地方找找)。
再往下就是二线往下以及县级市,我这里就不一一展开说了。大概学历要求在本科到研究生,薪资的话就更不好说了,我见过市级医院可能就10左右的,也见过县医院到20+的,之间的差异性太大。不过这类我觉得需要注意的有两点:一点是普遍来讲苏南、浙江的待遇会好一点,城市县级市的建设也都是不错的,毕竟确实有钱;另一个是有些小城市或县级市政府会出人才引进政策,对研究生及博士有人才补助,补助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给的方式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是一部分现金加一部分房补,现金按月或年发放,房补要在一定工作年限后购房获得,其实这种对家境一般又没有大城市定居需求的人来说性价比还是不错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人才补贴是不是空头支票,比如入职后需要做出什么什么比较高的成绩才给之类的,最好找家在当地的同学问问,多转几次关系一般来说还是能够得到比较可靠的消息的(这个时候就不要在意面子了,有一点交情甚至没有交情的都可以去联系,实在过意不去就请人吃个饭或者送点东西给点好处费什么的,也不用多,表达一下感谢就行),如果实在找不到就看看往年的招聘,如果往年招的研究生大部分都跑了,这种就大概率不太靠谱,乘早改投门路。
明确需求
知道了大概薪资和招聘条件,接下来就是第二步,想清楚自己的工作需求是什么,想要什么样的工作,然后能够接受最差的工作是哪一种。比如有的人就想在北京工作混个户口,有的人就想离家近一点,有的人就想钱拿到手多一点,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如果你有好几个需求那我建议排个序,哪一点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哪些又是可以委曲求全的。这一步呢看起来简单,但是也没那么容易,特别是对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受限于自己的经历和眼界,很多人有可能自己都不太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么也没有明确未来的规划,再就是人的想法是很容易改变的,可能这个月是想留大城市下个月又想回老家。想这种有好几个不同想法的我也是建议可以先列出来,因为还不到最终选择的时候,要知道在没签合同之前都是可以改变的,你可先找已经工作的师兄师姐们聊聊天,看看不同选择下的实际情况生活状态如何,如果还是不确定那就可以把两个甚至多个选择都勾上,先去找找试试看,要知道找到了才有选择的余地,要不然符合你要求的岗位那么多但是你竞争不上那也等于没有,并且在这个笔试或者面试的过程中你也能得到更多的信息来让你确认是否想要这份工作(意思是面试的时候不要摆个高冷脸一句话也不说,多找一起来面试的人聊聊天唠唠嗑,有些人是当地比你更知道实情,至于人事科的话不说半分之九十,起码一半的话不要当真,这是实话我同学血的教训)。了解了行情又知道了自己的需求,可以再简单的估计一下自己的竞争力,如果觉得自己竞争力不太够可以再放低一点,先找到一个工作垫个底,然后再去找更好地工作。
投简历与面试
知道了行情和自己的期望,那么就可以行动起来了,也是找工作的最后一步。可以多投一点,很多人会建议海投,我个人是不太推荐的,因为会浪费你很多精力,投个简历有时候都要花好久,然后人家让你去面试你又不想去,这就单纯的浪费时间了。所以多投应该是建立在符合你标准的情况下多投。至于招聘信息首先是一些公众号和招聘群是比较省心的,除此之外你还可以自己去官方省的市的人事信息网去找,甚至如果你特别确认了想留在哪个地方,你可以范围搜索医院,然后一家家网站啊或者直接打电话去人事科问都行,这个有时候可能有奇效。
投完简历如果通过了就是面试或者笔试阶段。现在因为疫情已经结束了,大多数都是线下面试,这个阶段我建议就是多留点时间出来,起码一两个月吧,这个留时间不是说什么都不用做,你出去考试很多时间都是在路上或者酒店里的,这些时间都可以利用,可以用来做一些文字工作,也就是说实验啊这种你必须留在学校干的早点干完,整理数据修改文章都可以在考试的空余时间进行补充。然后就是考试需要准备的内容,笔试的话由于一般考试范围很大,又没有往年题型参考所以就随机性很大,我建议是相信自己的基础吧。不过面试可以准备一下,面试首先要看是结构化面试还是非结构化面试,对于结构化面试可以去网上找找课程,这个是有固定套路的,对于没有学过得其实还是有点吃亏的,我第一年就没学然后结构化面试都不行。非结构化面试一般与你报的专业有关,建议准备两三个所报科室的西医与中医常见疾病的相关问题,至于其他的就只能听天由命了。把该准备的准备好就行,找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心态,不要因为一两次的失败而灰心,因为影响因素实在太多,首先就是题型比较随机,然后跟你当答题时的状态也有关系,再就是跟考官也有关系,有时候他们还会看你的表达自信流程程度之类的,甚至有可能还没开始你就注定失败了。所以要保持好心态,我就见过同一个人在一家医院面试第一,但是另一家倒数的,我自己也是,在有的地方第一有的地方倒数,所以不要让这一次的失利影响你下一次的面试,不要因为别人给你的分数低就不自信,要知道自己的价值不会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改变。
嗯,总之大概就是这样,反正就是在找准自己的需求下多投一些地方,多去笔试面试,要知道很多地方你真的只有去过一次之后你才知道你想不想留在那工作,工作毕竟是几年起步甚至十几年,最后决定是否要在哪一个医院工作,除了工资和职业发展外,还要想清楚自己是否愿意在当地生活很长时间,对当地的气候环境饮食习惯等生活方面是否能接受,这是生活方面上要注意的问题,所以有时候只有你过去之后才能感受到这些,这也是我建议多跑一些地方的原因,说不定有一次你去一个城市之后你就爱上它了,然后它又刚好接受了你呢。
最后
我这个人其实比较懒,之前一直是写着写着就懒癌发作不想写了,本来都想鸽了的,但是后来我师妹又问我找工作的事,我一想我也帮不上什么忙,还是写写自己的想法和踩过的坑吧,多少应该还有点用,可能后面写的不是很详细有些具体的事情我没讲,但是感觉说太清楚也不好再加上不想改了就这样吧,助大家都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授权
经过 @北中医王丽 得到了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