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词
发布A019再聊艾灸之手法心法 后,学长 @玉庐 向我提到艾灸的得气感,详细拜读学长的这篇文章,高屋建瓴,从临床角度阐述了艾灸的效果和操作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Tbbo47HVap-RYlBQSGHZ3g
正文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原文地址 mp.weixin.qq.com
新读者请提前阅读《此公众号内容阅读须知》和《我是谁?》
关注永不迷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
此文内容偏专业
不建议没有中医基础的小白阅读
今日开始回归主线
笔者在朋友圈两个礼拜前就说想讲讲艾灸了
一直拖到了今天
感觉很不好意思
本文包括了笔者从数位民间中医那里学来的
以及通过自己实践
并和身边愿意运用艾灸的朋友反复交流之后
得到的一些关于艾灸的经验
分享给各位读者
此文以经验为主
不会涉及太多理论性的东西
其实艾灸在中医人心目中的地位应该比较尴尬
针灸专业出身的人一般都在钻研针刺
推拿专业出身的人基本常以拔罐作为辅助
笔者虽然本科是针推专业出身的
但由于北京防火灾、环境保护等因素
艾灸的使用机会并不多
仔细回想
也就是在医院轮转时作为中医适宜技术辅助治病
要么就是各地艾灸馆养生保健
笔者相信在各位读者心目中
艾灸基本上也是和养生、保健划等号
极少会有中医人一看到疾病首先想起艾灸
本文不谈养生保健
仅谈谈笔者对艾灸用于疾病,特别是大病上的认识
以及基于艾灸治病的一些思考
因为全文内容较为严肃
就不配图了
PS:再重复一次
新读者请一定提前阅读《此公众号内容阅读须知》!!!!!
- 艾灸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2,A)**
熟悉笔者的人看到这句话估计马上就会笑出来
“孔乙己,你又来讲艾灸量效关系了”
但是笔者始终认为
这个道理是理解艾灸疗效的关键所在
这句话背后隐藏的意思为
如果你想要通过艾灸治疗疾病
那么艾灸的时间、量(壮数)、范围、热度
以及艾绒的质量等因素越好
艾灸的效果越好
这条我愿意给(2,A)
题外话:
现在中医界流行各种 “便宜疗法”
什么 “一剂知,二剂已”
什么 “一针疗法”
什么 “区区几味药”
但笔者包括笔者身边的很多朋友都确信一个道理
那就是医疗行为绝大多数都遵循 “量效关系”
你要治大病、慢病、疑难病
没有大剂量和 / 或大方和 / 或长疗程是不可能完成的
现在很多书籍和公众号都推行 “便宜疗法”
笔者每次点进去一看
要么是轻症、外感病
要么作者连 “治愈”、“临床治愈” 和 “缓解”
这些医学名词的概念都搞不清
或者笔者将信将疑地亲自去作者那边跟诊
却发现这个作者只是挑了些吸引眼球的医案来宣传
或者作者自己都能意识到自己就是靠宣传割韭菜
本文聚焦于艾灸疗法
因此在这里不多说了
以后会专门出一篇文章讲讲真实的一线是什么样的
讲讲 “便宜疗法” 的利弊
我们还是回归艾灸的主题
- 艾灸和癌症
2.1 艾灸具有明显的升白效应**(1,A)**
没什么可说的
搞中西医结合的都知道
有些西医都知道这一点
就是愿不愿意用的区别
2.2 艾灸可以缓解癌症患者症状**(2,A)**
疼痛、食欲不振、水肿、消瘦
这些恶病质的表现
都可以得到缓解
缓解多少看医疗水平
2.3 艾灸可以缩小肿瘤、治愈癌症**(4,I)**
有见过很多人宣传
从来没见到过客观证据
建议有证据的拿着 CRF 来找笔者
笔者立马修改这一条
- 怀孕者可以艾灸**(5,D)**
笔者不建议
- 艾灸可以治疗疮疡**(4,C)**
笔者通常不建议
还有什么痛症、肢体类疾病啥的
这些教科书都写得很明白
不需要笔者在这里重复
感兴趣的直接参阅《针灸治疗学》
对什么其他疾病感兴趣的可以私信评论
- 艾灸和经络
5.1 艾灸可以快速激发经气,出现感传现象**(2)**
这个很多针灸书上都有写
包括《灸绳》等
说个题外话
以前笔者老用拉气帮普通人感受
现在笔者会用艾灸帮普通人感受
笔者认为艾灸激发经气的效果不亚于针刺
特别在很多老人、虚人身上更能触发感传现象
5.2 艾灸可以得气**(3)**
一般大家讨论得气
还是以针刺居多
但实际上艾灸同样可以得气
笔者在自己身上和患者身上得到复现
可在足三里、阳陵泉、内关、涌泉等多个穴位复现
只要手法得当很容易感受到
笔者具体感受和拉气得到的气感相同
在穴位附近存在一个 “场”
灸棒进入这个 “场” 后感受到排斥力增加
且患者一定能感受到热度骤增
此条尚未有其他途径告知我
因此没有给 2 级
5.3 艾灸可以排出病气**(4)**
笔者通过少数途径得知此条内容
且确有他人告知笔者
在艾灸途中患者四肢末端排出冷气
不过笔者至今尚未能复现
5.4 练习功法有助于艾灸治疗**(2)**
艾灸治病真的很累…
且此法能帮助得气
5.5 艾灸当循经络,当专注穴位**(3)**
虽然笔者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说法
但是临床实际上
是否循经络、专注穴位
笔者没有发现最后疗效有本质的区别
不专注穴位同样能激发经气、出现感传
亦有民间中医认为艾灸不用循经络
- 艾灸可以做泻法**(4)**
艾灸和补法我就不讲了
一般都认为艾灸是温阳的
可以治疗虚寒、实寒类疾病
但是艾灸可不可以做泻法
能不能治疗虚热、实热类疾病仍存争议
笔者知道《灵枢》记载过艾灸泻法
也有民间中医传授艾灸泻法
但是具体疗效上始终未看出客观区别
即使是笔者身边一些坚信艾灸可以做泻法的朋友
也无法举出令人信服的证据
且一般都以 “形而上” 或“抽象”的说法
来描述泻法的作用
在总结了许多古籍和民间中医的经验后
笔者认为如果艾灸有泻法
一定是以 “温度的快速转换” 为基础
包括《灵枢 · 背腧》中提到的吹不吹火
也有民间中医认为恒温为补,快速刺激为泻
因此笔者愿意将 “温度的快速转换” 当做潜在的艾灸泻法
当然了
笔者的一位朋友也提过很尖锐的问题
中医界对于什么是泻也有争议
泻是过程,还是目的?
这个不展开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思考
- 艾灸操作
7.1 艾灸前需 “开门”(3,C)
所谓 “开门”
即是在艾灸过程中
首先对四肢末端、膝肘部、颈部腋下淋巴等****处施灸
可以起到帮助病气排出等作用
笔者的经验是艾灸前 “开门”
可以快速激发感传,帮助病处得气
上面的经验是笔者在患者身上得到复现的
至于帮助病气排出
笔者没有相关经验
7.2 艾灸操作的先后顺序**(4,C)**
一些古籍中有相关记载
但许多地方也互相矛盾
某些民间中医认为
癌症等重症应先灸脚、小腿
相关经验没有得到复现
7.3 艾灸过程中需补液**(3,B)**
由于艾灸的量效关系
治病过程中患者出汗是非常正常的
笔者认为及时补液是必须的
特别对于需要长时间(>8 小时)艾灸的疾病来说
应当定时补液,不论患者是否口渴
可饮用丹参水、鲜萝卜汁、米油等
7.4 艾灸小心 “上火”(2,A)
这个很好理解
笔者已经遇到好几个患者艾灸后复发痔疮的症状了
7.5 头部可艾灸**(3,C)**
笔者通常不建议
7.6 艾灸者与患者均需静心**(2,A)**
艾灸始终算是 “玩火”
建议医者静心
所以笔者在上面说艾灸很累
此外患者也需要静心
能帮助感传
且和医者密切沟通
避免烫伤
民间中医施灸时一般是要求患者关闭手机
建议遵从
写在最后
对艾灸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根据此推送尝试艾灸治病
有什么不一样的体会可以后台留言。
还有什么想看的内容也可以后台留言。
PS:玉庐第一题截止日期定为 8 月 13 日。请大家积极投稿、抢钱。如果觉得时间不够可以后台留言。
想要共同运营公众号的投简历至同一邮箱。具体看上一篇推送。没有截止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