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A015聊聊艾灸之灸感中分享了一些案例,也分享了关于灸感的论述,今天再补充一下灸感——医者本人的灸感,或者说得气感
这种感觉我只经历过几次,不够多,如果不是昨天师兄帮我验证,我都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走神了:
师兄:跟你说个事,刚才我给我爸熏艾草的时候发现一个事情,就是沿着一条线走的时候,有一个力会扶着你的手,把手和身体隔开,应该就是刚好不烫的距离,而且这样就会让艾条和身体基本保持同一距离。这个力非常微小,我还在摸索,完全放松的时候,手与艾条合二为一,心念住在患者体内,或许能感受到我说的。重点是这个力,不管啥线,直线曲线,就是有个小力托着,太缥缈了,很难察觉
我:是的,有条线,有的时候是点,很容易就没了
针法上讲,得气以后会有“如鱼吞钩”,我和师兄说的灸感,大概也是这种感觉,在另一位学长的公众号上也提过这个这点
一般大家讨论得气,还是以针刺居多,但实际上艾灸同样可以得气。笔者在自己身上和患者身上得到复现,可在足三里、阳陵泉、内关、涌泉等多个穴位复现,只要手法得当很容易感受到。笔者具体感受和拉气得到的气感相同,在穴位附近存在一个“场”,灸棒进入这个“场”后感受到排斥力增加,且患者一定能感受到热度骤增。
心法
那么如何产生得气感呢?无他,唯心静耳
但是心静的境界太高了,哪能说静就静。比如表哥在三篇文章中的表现A013三说泡茶,首聊始徒、A012再说泡茶、A010泡茶的门道,没有放松功的引导,他很难静下来。所以如果让我教普通人(没有人和练功经历,容易浮躁者)的话,只能浅浅提一嘴心静是核心,一边教手法一边引导学生静下来——专心去做一件事,慢慢就会心静,练功就是专心做事嘛
正所谓因材施教,普通人要从手法教起,慢慢让他心静,师兄这种境界,简单提一嘴注意事项,剩下的,他静下来自己就会了。手法只是一艘船,带你到彼岸用的,到了以后,手法就无所谓了,出手就是章法。
手法
但是如果没有练功的经历,想要心静是很难的,得气亦然,那我们就不给人艾灸了吗?给人艾灸就随便灸灸吗?非也,还有手法用来训练自己。而且练习手法,本身就是一种练功,沉下心来练,心就会越来越静
其实手法在任意一本针灸书上都写过了天台老师讲的也是那些东西,隔物灸、直接灸、悬灸、温针灸等等
其中尤其是悬灸有手法:温和灸就是一直灸,雀啄灸就是上下活动,回旋灸就是画圈圈,老师还讲了直泼直拉,就是直线推拉。
但无论哪种,书上说得轻巧,自己看也简单,动起手来却不是想得那样,尤其是没有人纠正,想怎么灸就怎么灸,容易在错误的路上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