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一新生的信息大礼包(构思中

打算整理一下新玩家们可能用得到的情报,之后会发在公众号上,这算是个草稿

抛砖引玉,欢迎补充~

inbox:

  • 图书馆坐标
  • 参考书目
  • 社团介绍
  • 课程预告、课程定位、备考技巧
  • 校园资源扫盲(校购数据库、vpn、电子博物馆、图书馆、资源地图)
  • 参考资料类电子软件(大家中医,visible body,3dbody,别的一些)
  • 电子化基础(输入、检索、笔记、间隔重复)
  • 私货(如Ali Abdaal)
  • 自媒体(星球、论坛、公众号
  • 其他:PKM工具、题库(软件、获取渠道、相关参考书)
  • ……

嗷,还可以众筹一个公选课推荐(兼介绍

好的然后画风就开始偏了
  • 藏龙卧虎北中医(科技流、天赋怪、卷王王王、八面玲珑……
  • 勿拘于课程(类似儿童版费曼与微积分、乱序的可能~如方药、临床课内容可以先针对性查阅起来、课程之外总有些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eg:Ali的简单的时间四则运算)

最好有一个高屋建瓴的五年计划,不用太具体,大概每学年要干什么,列出大项来就行,满足什么算合格/优秀/卓越毕业

北中医你能收获什么,不趁现在用的话,以后就基本没机会的有什么

可以结合这个

21版的bucm百科全书 https://www.wolai.com/bucm/4HsDJFdfqUzE5MpLQ76Fvb

1 个赞

直接在这上面修改,然后引用就行了 :hugs:

软件很早以前写过,不过现在看起来很多过时了,看起来也比较傻:rofl:
https://zhuanlan.zhihu.com/p/112545135

1 个赞

对哦,很多内容我可以直接引引引引引用!

刚想说这计划我也没有啊,然后意识到我其实该有一个:joy:

这个是不是没开公开的访问权限:eyes:

不知道为什么外部访问不了,我已经开公开访问权限了呀

先导出html你下载后查看吧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fWWOHI_LDRWhodC0zTPBdA?pwd=watb 提取码: watb

还是挺有必要的,可以读读这本《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规划对大学生活非常重要

本书提出了出身于优势和劣势家庭背景的大学生组织大学生活的两类典型的实践模式——“目标掌控模式”与“直觉依赖模式”;总结了运用两种模式的大学生在大学安排时间与精力的特征,揭示了为何“目标掌控模式”通常能带来比“直觉依赖模式”更优势的出路;接着,本书还考察了两种模式下大学生是如何使用熟悉的文化资源来选择生涯发展方向的,揭示了价值信念对于塑造出路优势的重要性。通过对“家境的影响”、“在校的投入”和“方向的选择”三个相互嵌套的过程进行分析,本书从文化的视角揭示了名校大学生的毕业出路发生分化的机制。本书提出,对“目标掌控模式”的掌握与运用作为一套根植于阶层习性的文化技能,至少是部分地导致了各校大学生毕业出路优势的分化。

本书还分析了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内化的价值图式在具体生涯方向的确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根据内化的价值信念驱动生涯方向的程度不同,运用“目标掌控模式”的大学生进一步可以分类为“自主驱动者”和“机会主义者”;运用“直觉依赖模式”的大学生进一步可以分类为“价值归顺者”和“迷失无从者”

第三章揭示了大学生的家庭背景在重点大学里转化为一种具身化的文化资本(embodied cultural capital)的过程。基于不同家境的受访者在获得毕业出路过程上的差异性特征,试图对“目标掌控模式”和“直觉依赖模式”进行类型化,并提出两种模式是阶层化的习性发挥作用的产物。第四章从学生投入的角度,描绘了遵循两类模式的大学生各自在上大学过程中是如何安排自身的学业和课外活动的。通过揭示两类学生在组织学业投入和社会性投入上迥异的逻辑,说明了毕业出路的阶层差异是如何在上大学的过程中被制造出来的。本章还说明了投入过程如何促成了一部分“直觉依赖者”向“目标掌控者”的转变。第五章进一步引入了价值理性的作用,重点讨论了工具理性甚嚣尘上和意义感缺失的当下,大学生的生涯发展目标从何而来的问题。本章对“目标掌控模式”和“直觉依赖模式”的二分类别进行了拓展,根据“目的-手段行动力”和“价值信念驱动力”两个维度建立了一个四分类模型:自主驱动者、机会主义者、迷失无从者与价值归顺者,并依托上述模型分析了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获得毕业出路的不同机制。
——《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郑雅君

谢谢介绍,这个介绍貌似比较宏观,哪里能搞到具体到中医学专业的参考呢:thinking:
(……《名老中医之路》?)

好巨大的html…话说之后能直接标明来源转载么?

问高年级同学

直接复制黏贴吧,wolai那边没充钱不能开放访问权限了

北中医百科全书有访问权限是怎么回事呀

应该是我没充钱被限制访问了 :smiling_face_with_tear:

1 个赞

鄙人才疏学浅,斗胆抛个砖~

元意识:医书浩如烟海,不必等待老师投喂

  • 以我学中基作为一个反面例子:我当时没意识到有书可查(唯一想到的是不同版本的教材),把中基课本密密麻麻地标满了问题,下课缠着老师提问,然而还是有相当大量的疑惑没有解决——更别说许多初见中医基础理论时完全无法发觉的问题。
  • 后来,可能是秉着高中“听课没听明白就去看网课”的思路,我去B站上看潘毅老师的网课,然后……然后逐渐发现了新世界

有什么书?思路打开

- 突破课堂限制
  • 讲稿
    • 老师课上没讲?没听懂?可以考虑一下名家讲稿(淘宝搜索《学科名+讲稿》即可)
    • 因为学科内容浩渺,课堂学时有限,老师授课风格相异。所以即便上课听了老师讲解,去翻翻名家讲稿,往往会有新的收获。
    • 据我所知,许多讲稿在业内的口碑很高(例:《张廷模中药学讲稿》、《王绵之方剂学讲稿》、《临证脉学十六讲》)
- 突破教材的限制
  • 高级丛书
    • 十四五教材为了适应本科课堂教学的需要,在覆盖面、详细程度上都有压缩,是相对简略的。但各门学科似乎都有“加强版教材”。比如人卫出版社的“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
    • 举个例子:方剂学(“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李飞主编)有2000页,讲解详细、汇集了大量各家方论。方剂学(十四五)只有336页
- 突破学科的限制
  • 一门课的内容,不一定要在“本课程”的资料中研究
    • 举例:中基书上描述了一套脏腑生理模型,书上描述的留白之处,你会在黄帝内经里再看到。看了中药学书还是不明白的药物性能,在方剂的方解中会有阐释…
  • 善用“课程体系之外”的著作
    • eg1:学中基,觉得课本没把血的生成、运行、病理情况讲清楚?翻翻《血证论》讲“理”的部分呗
    • eg2:想研究“脾胃”相关的知识?翻完课本之后,翻翻《脾胃论》呗……
    • 推荐包永生老师的《历代医书平安》
  • 善用工具书
    • 比如《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去哪搞书?

书怎么看?看什么书?

要做笔记吗?怎么做?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