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揭示了大学生的家庭背景在重点大学里转化为一种具身化的文化资本(embodied cultural capital)的过程。基于不同家境的受访者在获得毕业出路过程上的差异性特征,试图对“目标掌控模式”和“直觉依赖模式”进行类型化,并提出两种模式是阶层化的习性发挥作用的产物。第四章从学生投入的角度,描绘了遵循两类模式的大学生各自在上大学过程中是如何安排自身的学业和课外活动的。通过揭示两类学生在组织学业投入和社会性投入上迥异的逻辑,说明了毕业出路的阶层差异是如何在上大学的过程中被制造出来的。本章还说明了投入过程如何促成了一部分“直觉依赖者”向“目标掌控者”的转变。第五章进一步引入了价值理性的作用,重点讨论了工具理性甚嚣尘上和意义感缺失的当下,大学生的生涯发展目标从何而来的问题。本章对“目标掌控模式”和“直觉依赖模式”的二分类别进行了拓展,根据“目的-手段行动力”和“价值信念驱动力”两个维度建立了一个四分类模型:自主驱动者、机会主义者、迷失无从者与价值归顺者,并依托上述模型分析了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获得毕业出路的不同机制。
——《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郑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