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各位在回复里分享自己的试药收获,方便其他同学检索学习
268.黄丝郁金
今天这三味药,气味本身非常有识别度,总体属于比较宜人的气味。自封袋里只有6克,肯定不如一整袋1kg摆一起的气味浓郁,但也多少能有些感觉。
道地的郁金,应该就是指的黄丝郁金(姜黄的块根)一种,广郁金(广西莪术)、温郁金(浙江温州郁金)都是相似品种的替代。
从名字本身就能看出来,“郁”有浓缩潜藏、香气浓烈两层含义,平平无奇的外表下,砸开是金黄色,谓之郁金——闻起来香气确实浓烈,直接有辛温通络、疏肝理气之意,但是很温和。
郁金、阳春砂、新会陈皮,这几种药是光靠闻就能爽到的。
直接嚼的话,不好吃,还有些辣,这点可能比较违背直觉,但是原因也很简单,郁金和姜黄同原,姜黄是根茎,郁金是块根,姜黄占个“姜”呢,辣点很正常。
泡水喝的话,就很好喝了,甜甜的,有果香,基本和闻起来感觉差不多(我的配比是6g药加150g沸水泡)。直接嚼不好吃、泡水喝还不错,是因为浓度问题,直接嚼先析出的是辣的成分,但是泡水喝的话,各成分析出比较均衡,辣味被稀释之后,就不讨人厌了。
可以确认的效果,就是“疏通”,具体分三个方向,行气开窍(15克)、活血通络(30克)、疏肝利胆(30-60克)。
26.三十年野生葛根
公众号里说,这个葛根有西瓜和黄瓜的清香,不知道大家能不能闻到。
泡出水之后,蕴藏的能量被释放出来了,味道和颜色出奇的浓,入口是苦的,但是很快有回甘,能感觉到引气上行,走后背。
这一款比较老,所以自带了能量包,有补气的效果,补完之后,还带着气去散后背、头项的寒,一条龙服务。
直接吃的话,得含挺久才能嚼的动,口味整体与泡水喝相差不大,但是浓很多,苦涩的味道会更明显,没被热水温养过,也有寒意,嚼久了会反胃
可以确认的效果,就是“引气上行”,走膀胱经和督脉,也有一定的疏通经脉、扩张血络、清除浊毒的效果,建议用量30-60克,要是患者经济条件不好,还是用普通葛根吧,这款仙品级的比较贵,而且一年也就几百公斤的量。
156.金花坑阳春砂
小时候我家有一种外用药膏,闻起来特别香,后来知道这香味就来源于砂仁。普通砂仁也有香味,但是闻过阳春砂的香味,就看不上普通砂仁了,它的香味很峻烈,非常不低调,非常张扬。
气人的是,阳春砂比广西砂仁、云南砂仁个头要小——这里再输出一个观念,就是买自然生长的东西,比如水果、蔬菜、中药,很多时候个头小的反而好吃,所以我苹果从来只买陕西洛川的,不买傻大个红富士,东北的超大耐寒富士,更是狗都不吃。
大≠好,破除了这个思维定式,更容易买到好货。
直接嚼砂仁,第一感觉一定是酸味,就像被醋制过一样,然后是清凉、苦,以及一点点回甘,没那么好吃。
泡出来的水,倒很好喝了,今天这三款,加点糖之后都是可以当饮料的(郁金不加糖就能当饮料),能体会到行气活血、健脾和胃。
砂仁本身是偏凉的,但是不重,所以和干姜在一起,会被干姜带跑——“化湿温中”的功能,一定是和干姜合用才有,砂仁本身不温。
可以确认的效果,就是“行气活血”,化湿、健脾、和胃、安胎的功效,都是“行气活血”在具体部位的表现。
我说的“行气活血”,所针对的不仅是通常理解的“气滞血瘀”,想要实现“行气活血”的功效,本身要振奋整体或部分功能单元的能量,在这个过程中,“通”和“补”其实是不分家的,从结果来看,“通”和“补”依然也不分家,本身不通畅、功能低下的部位,被疏通了之后,功能恢复正常了,也不需要人体消耗额外的能量去维持它正常运转了,这就是“补”。
所以不要问为什么“砂仁”能活血,却能用来安胎了,我说的“活血”和大家理解的活血不是一回事,就算是大家理解的活血,和安胎本身也不冲突。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会到,很多中药核心的功效,就一两项,需要掌握的,也就是这一两项。
像《中药学》那样,一个药五六种功效,其实很多是“衍生”功效,沾点边的都录进去(甚至有的不沾边的也被录进去),其实反而不利于学生学习。
因为,好多中药都可以“清热解毒”,那真要清热解毒的时候,到底该选谁呢?
咱们掌握“主要的、核心的”功效,对每个中药都有一个特异性认识,知道要达成某个目的、哪位中药是首选,就够了,又快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