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个人的成长,自己接触到的世界逐渐宽广,接触到的刺激越来越多,欲望也就逐渐旺盛
小时候世界只在家里,欲望只有妈妈带我去小卖铺买袋零食
后来开始上学,欲望增加了学校的奖状和街上的玩具
再后来成人,来到大城市,欲望如潮水一般将我淹没
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越多
知道的越多,不满足的越多
知道的越多,不如人的越多
知道的越多,很想要的越多
这个时候,小小的身体已经承担不了大大的欲望
这个时候,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反倒更重要
很庆幸我在大学的八年里毫无负担的探索了八年,我做了各种事,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洋洋得意也有自愧弗如
首先感谢我的爸妈给我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大钱没有小钱不断,比如我学习编程期间买服务器的开支都是爸妈支持的。
然后感谢北京中医药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UCM,北中医)这所全国顶尖的平台,虽然我经常吐槽北中医,但还是感谢它为我提供了如此多的机会和如此优秀的老师、同学建立联系,“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北中医确实对得起这句话,没有图书馆大楼,但有很多或出名或不出名的大师,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详见《求推荐北中医的好老师 -
医学院 / 北中医公开 - 始徒Beginner》 求推荐北中医的好老师😘
至于北中医的同学,那更是没得说了,卧虎藏龙,每个班、每个专业都有值得深交的朋友,而且他们不仅能力优秀,还谦虚友好,很感谢他们没有嫌弃我,带我打开眼界。
还要感谢各位网络上认识的朋友,和他们的沟通让我受益颇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同领域看待世界的方式截然不同,感谢他们为我分享他们眼里的世界。
话说回来,大学的这几年让我产生了很多欲望,但也让很多欲望淡了下去,它们不会彻底消失,只不过再也不会在我脑子里回想。而这正是因为我在广泛的探索中认清楚自己——我擅长什么、喜欢什么、能满足社会需要什么,找到一个满足自我和外界的平衡点。能做到这一点正是因为上诉父母、学校、老师、同学、朋友提供给我充足的试验机会。
举个最近发生的例子,我这段时间在纠结未来自己去大健康企业还是毕业后从医,对医院我已经很了解了(自认为),但对大厂我还不怎么了解,今天约了一位从大厂出来的朋友,给我介绍一番就彻底打碎了我的想象
我以为自己借着医学出身的背景加上对技术有所了解可以做一个面向医院的产品经理,但实际上领导真要招人宁愿要一个有充足行业经历零医学背景的资深打工人,凭什么把一个项目交给我这个互联网行业的新兵蛋子?那么如果我很想拿到这样的offer,就得在大厂里从零开始,先从事一些边缘工作积累工作经验,那么大概率我会被分配到销售、宣发等“是个人就能干、不怎么需要经验”的岗位,而且要在这种岗位上待很长时间。除此以外他也给我讲了他从业这么多年来,看到的行业是什么样子(具体就不展开了)
一通分析下来,喝个咖啡的功夫,我就彻底断了这条念想,而在此之前,其他的尝试之后,我也断了自媒体、创业等各种念头,我发现没有一条路是捷径,而这种认知就来源于我屡次的撞南墙,而我能撞这么多次南墙没撞死,就是因为上诉我所感谢的。
这让我想起来为什么穷富是容易传代的,某种程度上,富人的孩子就是更有条件探索世界和自己,今天喜欢学音乐就去请星海的大学生来当家教,可能发现其实并不喜欢,那就再探索,明天又喜欢搞物理了就去科学宫参观找竞赛老师辅导,又可能发现其实并不喜欢,排除了一切外部因素(相对最好的老师、最好的硬件),慢慢地,在下一次又一次探索中,让孩子自己看清并且发挥自己的特质。
至于穷人的孩子,喜欢学音乐了那就请个老师,不想学音乐再换美术,美术也不想学?对不起孩子,爸妈已经供不起你新的兴趣了,你还是老老实实高考吧。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北中医已故钱超尘教授曾经做的演讲分享,我会永远记得您的严谨认真,永远记得您“挖深井不要多挖井”的故事,您是真正的大师,愿您在彼岸安好。
近日阅读
近期许悼云老先生去世了,我对他并不熟悉,在三联这篇追忆文里我看到了一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形象,作为一个年轻人从一个老人身上获取了一种力量,希望这份力量你也可以感受到。
辜鸿铭是历史名人,但我只知其名不知其人,这期播客听了大半,有了一些了解:简单来说他先学西再学中,在对比之中他选择了儒学,并且致力于与其他思想派系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