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解剖与CT

本文由 简悦 SimpRead 转码, 原文地址 mp.weixin.qq.com

骨盆疾病(包括骨折、骨肿瘤)在骨科中的发病 2%-4%,伴并发症的骨盆骨折死亡率约为 20%。此外,骨盆类疾病在妇科、产科、儿科中也有较高的占比。

今天,我们以 CT 为参照

来简单学习一下骨盆的解剖。

骨盆是由骶骨、尾骨、两侧髋骨及骨连结构成,广义上还包括第五腰椎。

骨盆的构成,第五腰椎(蓝),骶骨(绿)和两侧的髋骨(红)

一、第五腰椎

第五腰椎是调节骨盆前倾、后倾的重要关节骨,转动点在第四、第五腰椎的关节突关节上。

第四、五腰椎关节突关节与骨盆前倾关系

该关节突关节的 CT 表现如下

第四、五腰椎关节突关节轴位,冠状位与矢状位

从上图看,第四、五腰椎关节突关节面呈矢状位,运动在冠状轴上作屈、伸运动,屈位时使骨盆前倾,伸位时使骨盆后倾。

髂腰韧带是第五腰椎与骨盆的直接连结,由第五腰椎横突连接至髂骨嵴后部。

髂腰韧带(百度图片)

二、骶骨

第五腰椎向下接骶骨,骶骨是由 5-6 块骶椎融合而成。

骶骨的轴位、冠状位与矢状位

骶骨及骶椎

骶骨椎体与椎弓间围成的椎管演化成了骶管,下端的开口则称为骶管裂孔。

骶管裂孔体积渲染及轴位、冠状位、矢状位断层

骶骨上端的前缘为骶骨岬,为一向前的骨性突起。两侧则为第一骶椎横突融合后的盆面上缘。

骶骨岬

骶前孔与骶后孔分别是骶椎横突融合后前向与后向的开口,两者借骶管侧隐窝与骶管相通。

骶前孔

骶管侧隐窝

骶后孔

骶髂关节,由骶骨耳状面和髂骨耳状面形成的微动关节。其前后有骶髂前韧带与骶髂后韧带加强。

右骶髂关节

骶髂关节是重力传导线,因此稳定性尤其重要。

三、髋骨

髋骨由前上方髂骨(2/5),后下方坐骨(2/5)以及前下方耻骨(1/5)组成。

右侧髋骨(百度图片)

0****1

髂骨由髂骨体与髂骨翼组成。其上方呈扇状的为髂骨翼,与其余两骨相连处为髂骨体。髂骨翼形成大骨盆(假骨盆)两侧壁。

髂骨翼

髂骨的体表标志有髂前上棘、髂前下棘、髂嵴等。

髂前上棘

髂前下棘

髂嵴

直立位时,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位于同一冠状面内。

直立位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位置关系

这种位置关系也是衡量骨盆前倾与后倾的重要依据。

0****2

坐骨是由坐骨支及其与其他两骨相连的坐骨体组成,坐骨支起始部的膨大称为坐骨结节,是坐位时承受体重的部位。

坐骨结节

坐骨体与髂骨相移行处一较大的凹陷称为坐骨大切迹,其下方的突起为坐骨棘,再向下则为坐骨小切迹。

坐骨大切迹

坐骨棘

坐骨小切迹

坐骨结节上附有骶结节韧带,结节也是大腿后群诸肌如股二头肌长头、半腱肌、半膜肌的起点。坐骨棘附有骶棘韧带,坐骨大切迹、骶棘韧带、骶骨外侧缘围成坐骨大孔;坐骨小切迹、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则围成坐骨小孔。

0****3

耻骨由耻骨体(与其他两骨相连部)、耻骨上支与耻骨下支组成。上支自体至耻骨联合面上缘,包括耻骨梳、耻骨结节等结构;下支由耻骨联合面转折后与坐骨支相连,相连后与髋臼前下部围成闭孔,表面借闭孔膜形成半封闭状态。

耻骨梳

耻骨结节

闭孔

0****4

髋臼由坐骨体、髂骨体与耻骨体构成,位于髋骨外侧面,是髋关节的关节窝。髋臼下方有一缺口,称髋臼切迹。

髋臼

髋臼直径约 5.5cm,深约 2.3cm,从数据上看,基本为一半球形。

髋臼直径与深度(左),髋臼切迹(右)